| 什麼是國外債券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債券發行者(外國政府、政府機構、公司或其他的機構組織)為籌措資金而向投資者發行,且將會承諾按按約定利率支付利息,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務憑證。 對投資人而言,就是把錢借給發行機構。例如:公債就是把錢借給中央政府、金融債就是把錢借給金融機構、公司債就是把錢借給工商企業。 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| 國外債券的特性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配發利息收益:屬確定收益(有票息收入或折價反映收益)之證券,不會因為發行人在債券存續期間的營收與財務狀況而增加或減損。 發行機構承諾到期返還本金:除了永續債券外,其他債券皆有固定之還款期限,到期時發行者返還本金(利息)。 潛在資本利得:次級市場價格每日受利率、流動性或信用利差等其他因素有所波動,若投資人賣出價格高於買入除息債券價格,於次級市場賣出債券即為資本利得。 受償順位較高:債券的受償順位通常分為優先順位以及次順位。萬一發行機構發生違約或是倒閉情事,優先順位的債券擁有優先受償的權利,而次順位債券的受償次序則是在優先順位之後,其風險相對來說比較高一些。不過無論是優先順位或是次順位,債券受償順位皆高於普通股股權。 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| 債券投資的獲利來源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投資債券的獲利來源,為持有期間的債券利息收入、價格上漲的資本利得及匯差利得等。 利息所得:為持有債券之債券利息。 資本利得:次級市場價格受利率、流動性或信用利差等其他因素有所波動,若賣出價格高於買入除息債券價格,即為資本利得。 匯差利得:若投資國外債券,可藉由匯差的變化賺取利潤。 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| 債券的種類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依發行者不同:可分為中央政府公債、地方政府公債、公司債、金融債券。 依投資品質不同:可分為投資級債券、非投資級債券、無信用評級債券。 依票面利率不同:零息債券、固定利率債券、浮動利率債券、反浮動利率債券 依還本方式不同:一次還本債券、分次還本債券、永續債券 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| 常見的國外債券類型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固定收益債券:由發行機構承諾,在約定的年限期間內定期付給投資人約定好的票面利率,並於債券到期時返還投資人當初申購面額之100%,投資人若將此類型之債券持有至到期,則可以獲得相當於到期收益率的報酬。此類債券通常以折價或溢價方式於次級市場流通。 零息債券:與固定收益債券相同,唯一不同之處在於零息債券於存續期間內不配發票面利率。此類債券通常以折價方式於次級市場流通,即投資人可用較低的成本買入債券,到期時則拿回100%面額。 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| 債券投資的風險 | 以下摘錄一般債券常見的風險,但並非僅有下述風險,投資人投資前應詳閱債券商品公開說明書與風險 說明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利率風險:市場利率變動引起債券價格變動的風險,也稱為價格風險。 再投資風險:債券持有人收到債息後,如將債息再投資,若遇到市場利率下跌,則再投資收益將有減少的風險。 違約風險:為發行機構沒有能力償付利息與本金的風險。 購買力風險:由於債券在約定期間內是領取固定利息,若發生通貨膨脹,則債券利息的收入及本金部份的購買力都會下降。 流動性風險:債券購買或出售的難易程度所造成的風險。若次級市場不活絡,交易量很小,造成投資人想購買時買不到、想賣出時賣不掉,便為流動性風險。 強制贖回風險:若債券契約中約定,發行一段時間後,發行機構可以用特定價格強制贖回流通在外的債券,該債券即有強制贖回風險。此狀況通常發生在利率下跌時,發行機構可在利率下跌時贖回利率較高的債券,再發行利率較低的債券,以降低成本。 匯率風險:由於國外債券係以外幣計價,在換算成本國貨幣時,將可能產生匯兌損失或利得。  |